當前,全球市場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全球新能源產能不是過剩,而是短缺。與此同時,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的新能源,還是全球應對氣變的重要舉措。多方數據證實,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向全球提供可負擔的優質產能,并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對全球綠色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有態度——中國率先提出“雙碳”目標
中國在全球大國中率先提出“雙碳”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用30年左右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中國穩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有力支持了相關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倡導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搭建6個區域能源合作平臺,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為穩定推動全球清潔能源轉型、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國通過技術支持、能力建設、資金援助等方式,幫助其他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2023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市以南的沙漠深處,中國承建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正式開啟運行。發電站投入運營后可供16萬戶居民用電,幫助阿布扎比每年減碳240萬噸,使清潔能源在阿聯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提高13%以上。
有實力——中國新能源技術全球領先
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要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到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當前全球產能遠不能滿足全球市場的潛在需求,全球新能源領域的產能遠未過剩。
中國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在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引擎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有目共睹,多項新能源技術全球領先。中國不斷完善綠色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目前供應了全球50%的風電和80%的光伏設備。
中國的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中國新能源發電技術處在世界第一梯隊,有力推動全球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
中國新能源產業為全球提供優質產能。2023年,以電動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中國“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同比增長近30%。其中,中國出口電動汽車超177萬輛,同比增長67%;中國占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超過60%,全球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中國光伏組件產量連續十幾年居全球首位,多晶硅、光伏組件等產量占全球的80%。
有貢獻——中國新能源產品豐富全球供給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產品為世界各國提供優質高效供給,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還為全球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一半,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有關國家和地區獲得清潔、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于中國創新、中國制造、中國工程。
中國持續助力世界減排。據中國國家能源局去年發布的數據,過去10年,中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貢獻度超過40%;2022年,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近6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