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作為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特征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經濟模式一頭連著資源、一頭連著環境,旨在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協調。當前,循環經濟在國際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路徑。
近些年來,我國通過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優化、產品循環等舉措,不斷降低資源消耗和減少廢棄物產生,為重點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不過,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仍面臨重點行業資源產出效率不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規范化水平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難、大宗固廢利用不充分、綜合利用產品附加值低等突出問題。
無論從全球綠色發展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要求出發,還是從國內資源需求和利用水平來看,我國都必須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要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其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明確相關主體權利義務。鼓勵各地方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完善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健全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再制造、再生原料、綠色包裝、利廢建材等標準規范。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深化強化行業管理,做細做實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
其二,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進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促進廢物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各類資源循環使用。推動再生資源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利用,助推再生資源產業集聚發展,積極建設“無廢城市”和現代化“城市礦產”基地,加強循環經濟價值鏈整合。
其三,強化科技創新對循環經濟的賦能。深入實施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圍繞典型產品生態設計、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高質量循環、高端裝備再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綠色循環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改造。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開展循環經濟綠色技術體系集成示范,推動形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