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鋼鐵業加快轉型向綠行
發布時間:2023-02-22 13:54:32
來源:本站
瀏覽:0
鋼鐵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隨著穩經濟政策措施的持續見效,鋼材市場預期改善,企業舉措更為積極。從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鋼鐵行業PMI來看,2023年1月份為46.6%,環比回升2.3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環比上升。
“我們對鋼鐵行業在新的一年開新局、謀新篇、創新績充滿信心。”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中鋼協新任會長譚成旭表示。
1、創新驅動占先機
今年1月份,首鋼股份智新電磁公司多個機組月產量刷新紀錄,高牌號無取向、取向產品分別較去年月均產量增長24%、10%,實現新年開門紅。
“2023年市場銷售情況持續向好,客戶來訪頻次和訂單量明顯增加。”首鋼股份智新電磁公司總經理張葉成表示,隨著“雙碳”目標持續推進,下游行業對高端電工鋼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長勢頭日益強勁。
電工鋼被譽為鋼鐵產品中的工藝品和皇冠上的明珠,是應用于電力行業的核心軟磁功能材料。無取向電工鋼主要應用于家電、電機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向電工鋼在超高壓、特高壓及高能效配電變壓器等領域廣泛應用。高端電工鋼產品在推動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鄉村振興、城際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低碳環保發展要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首鋼股份長期致力于電工鋼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迭代,高磁感取向超薄規格產品連續多年市場占有率第一,無取向電工鋼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二。作為首鋼股份電工鋼研發、制造、銷售平臺,智新電磁已躋身“制造業單項(電工鋼)冠軍示范企業”。
“2023年,我們全年高端產品目標產量要向‘同比提高16%’這個新的歷史紀錄發起沖鋒。”張葉成表示,今年要堅持市場導向、創新驅動,聚焦制約制造能力提升的瓶頸機組和關鍵環節持續攻關,不斷突破技術壁壘,全工序、全流程、全要素打造極致效率。公司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任務。
2月8日,中天鋼鐵集團淮安精品鋼簾線項目七廠正式開工建設。按照規劃,項目七廠主要生產乘用車子午線輪胎以及大型工程機械輪胎所用的鋼簾線骨架材料,建成后預計年產鋼簾線28萬噸。與此同時,項目一廠已部分竣工并試生產。
“鋼簾線低端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門檻較低,價格競爭激烈,但同時市場對低碳、高循環等高端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天淮安公司總經理盛榮生表示,鋼簾線行業已步入產能升級換代發展期,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的步伐將加快,行業集中度也會提高。
中天鋼鐵集團淮安精品鋼簾線項目計劃于2024年底前全部竣工投產,項目建成后,2.5萬臺生產設備、5000臺工業機器人和AGV小車等智能裝備,將通過5G專網進行連接,支持生產運營決策,實現全流程智能制造。
2、深化改革解難題
2023年,鋼鐵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中鋼協報告顯示,隨著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陸續顯現,以及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消費和投資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對鋼鐵消費形成支撐,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會影響鋼鐵消費,預計2023年國內鋼材市場供需有望總體保持相對平穩。
據有關機構預測,2023年,全球鋼材需求量預計為18.01億噸,我國鋼材需求量預計為9.1億噸。業界普遍認為,鋼鐵業需求總量逐漸下降是必然趨勢,行業正面臨著國內外供給能力居高不下、下游需求不足的雙重影響,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鋼鐵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從“規模效益”轉向“質量效益”,規避供需失衡風險。
“鞏固去產能成果是新發展階段謀劃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鋼鐵行業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決杜絕新增產能,對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和‘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表示。
中鋼協此次會議強調,要切實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供需平衡。“目前,鋼協會員企業的鋼產量已經占到全國86%以上,是鋼鐵行業骨干企業和中堅力量,維護市場規則,創造良性競爭環境,關鍵在自律,核心在會員。”譚成旭表示,無論是“去產能”還是“控產量”,說到底都需要企業加強自我約束,遵守行規行約,堅守經營底線,繼續堅定推行“三定三不要”原則。
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且來源過于集中等問題,是制約我國鋼鐵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突出問題。按照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的原則,中鋼協配合國家有關部委推出了旨在加強資源保障的“基石計劃”。2022年11月,全國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設計年產鐵礦石3000萬噸、鐵精礦超千萬噸級。
中鋼協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表示,今年將繼續落實和籌劃升級“基石計劃”,啟動以材料升級和材料替代為主要工作方向的“鋼鐵應用拓展計劃”,全面加強上下游領域跨產業合作。統籌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海外資源開發項目跟蹤,分類指導持續推進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建立集“找礦、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鐵礦石戰略保障機制。
“面對行業的深度調整,鋼鐵企業要充分考慮自身特點,確定發展路徑,提升核心競爭力。”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認為,領航性企業要加快建設產業生態圈;專業化企業要聚焦特色產品、深耕細分市場,在產業鏈建設上下功夫;同質化競爭企業要在成本、效率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競爭能力。
3、綠色低碳見行動
今年1月11日,由中鋼協主辦的鐵礦石EPD(環境產品申明)首發暨鋼鐵EPD集中發布儀式在上海舉行。首鋼、沙鋼、包鋼、酒鋼、萬泰特鋼等企業的20份EPD報告集中發布。
“鋼鐵行業EPD上線,受到鋼鐵企業普遍歡迎。運行7個月,平臺已完成近10家企業集團35份報告。”中鋼協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介紹,建設EPD平臺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展現鋼鐵材料的綠色低碳屬性,促進綠色低碳產品實現綠色溢價,綠色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優勢,從而形成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機制。
鋼鐵業是碳排放大戶,其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面對“雙碳”目標,鋼鐵企業正積極采取行動,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2022年7月,全球首個400立方米工業級別的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點火投運。經工業試驗,其關鍵技術指標實現了固體燃料消耗降低達30%、碳減排超20%的階段性目標。中國寶武計劃于2023年將現有的千立方米以上規模傳統高爐改造為富氫碳循環氧氣高爐商業化裝置。2022年12月,河鋼集團張宣科技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線貫通,該工程是全球首例富氫氣體(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直接還原氫冶金示范工程。到“十四五”末,河鋼有望形成380萬噸清潔煉鋼原料的氫冶金產能。
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將持續推進。截至今年2月10日,中鋼協共接受133份企業的超低排放公示申請。據何文波介紹,已有46家企業完成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2.41億噸。25家企業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鋼產能約1.56億噸。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指導地方,一方面用足用好差異化政策,對穩定達到超低排放的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不能穩定達到超低排放且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提請鋼協撤銷公示,調整出超低企業名單;另一方面,加大對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嚴格監管。